为什么溥仪退位后,会害怕宫里的太监?

宝卫健康 2022-04-18 02:47:17 211 浏览 问答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宣统帝溥仪退位后惧怕宫里太监的说法,毫无根据也不准确。事实上是,1923年溥仪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太监制度。当然,溥仪下决心废除太监制度有很多种原因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费问题。

从1912年2月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,至 1924 年11 月冯玉祥发动政变,武力驱逐溥仪出宫,小朝廷在紫禁城内廷部分存在了12 年之久。这段时间里,原来的内务府依然存在,由太监经管,并成功阻止了溥仪和溥杰兄弟将出走紫禁城、留洋海外的计划,这可能是溥仪害怕太监说法的主要来源。

关于溥仪计划出走赴洋留学,是由于其老师庄士敦的熏陶,在近代史中是一桩公案。庄士敦曾指责太监们是:吮干了王朝血液的吸血鬼,意就是耗费太大。他同时给溥仪等人讲授西方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想,激发了溥仪对西方的神往。

溥仪一度对荷兰有极大向往,原因在于荷兰公使馆曾公开支持辫帅张勋复辟,这使得溥仪对荷兰有好感。1918年溥仪弟弟溥杰曾登门拜访荷兰驻华公使欧登科,请求荷兰政府提供便利,协助他和溥仪前往英国留学,欧登科欣然同意。然而,在预定出走的当天晚上,欧登科在紫禁城外等候,岂料当事太监泄露机密,使溥仪兄弟出走失败,积下了溥仪恼怒太监的种子。

根据1911年拟定的《清室优待条件》规定:清室不得再接收阉人入宫当太监,但原先留存的宦官由于身体残缺,已经无法走出紫禁城,融入社会的部分,保留听用,照顾皇族日常起居。据学者李尚英研究,光绪十三年 ( 1887) ,太监人数是1693 人,数量已经相当庞大,清廷灭亡后光遣散费就是一大笔 。

民国成立后,由于传统惯性使然,当时还有一些河间府的贫困男童被家人私自净身后,打通关系,送入宫中作太监,以求养家糊口和“光宗耀祖”。

溥仪小朝廷是太监制度的末日余晖。到了1913 年,深得慈禧和隆裕两朝太后信任的大太监张兰德 (即著名的小德张)在袁世凯收买和笼络下,宣布脱离紫禁城后,溥仪小朝廷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控制力的权监了。

此时,小朝廷内大量的小太监大量的花费,由于优待经费结构性不足,在开支上逐步捉襟见肘、难以为系。其实,由于民国初年观念的变化,平等意识也在宫内萌发,溥仪、溥杰、满洲亲贵与太监之间的主仆关系一度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。太监作为“公民”即就是犯了事,皇族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死予夺、任意处置。北洋政府也一再要求小朝廷废止太监制度,以步入文明之途。

1915 年12 月23日,袁世凯正式发布《大总统著永远革除太监申令》:所有从前太监等名目,著即永远革除,悬为厉禁。内廷供役,酌量改用女官。但清室一些人认为宫内要严防未阉割的男性仆役秽乱后宫,对此并没有买账。溥仪的乳母王连寿就支持太监的存在,调解主仆关系。

随着宫内太监们生计堪忧,待遇下降,一些品行不端的太监屡屡盗窃宫廷古玩字画换取钱财,引起溥仪等人的恼怒。1923年7月,溥仪正式下令遣散大部分太监,正式废除了非人性的太监制度,意味着太监时代的完全终结。故而所谓溥仪害怕太监,基本属于坊间传闻、无稽之谈。

免费拨打
试管方案测评
在线咨询